逆旅行人

草庐梦记(上)

断断续续写了好久的文章,可能是因为我对丞相和杜甫念念不忘吧。

本文预计3-4k的短篇,诸葛亮和杜甫同框,历史清水向无cp,正经文章,不喜勿入,又名杜子美的迷弟之旅。

(一)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 那日杜甫正在拾掇茅草,眼见屋顶残破异常,便穿过浣花溪,打算同乡邻借些补屋的物什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屋漏偏逢连夜雨。杜甫一面走着,不由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布衾湿冷,引得他寒腿疼痛,走几步便要歇上一歇。他坐在石上揉着吃痛的双膝,骤然环视,却见四面竹树环合,风物与草堂大不相同。

         杜甫赶忙起身,心下些许慌乱。却见一童子径直朝他走来,约摸十四五岁。那童子身着深灰短褐,头上戴帻,帻空无顶,显然与当朝不同,倒像是汉时装束。

         "老先生。"小童恭敬地向他一揖,行礼的方法杜甫也不甚熟悉。

        "先生若想离开此地,还请跟随在下。"

         杜甫心生疑虑,却也紧随其后,只见童子在竹林中忽而向东,忽而向西,所走路向恰如斗折蛇行,弯绕异常。初时只借着泄下的日光堪堪照亮前路,一炷香后,却见炊烟四起,视域也豁然开朗。定睛视之,此处竟隐有村落。

         他顿足,方言道:"敢问仙童,今乃何世?"

         只见童子的神采突然就黯淡了下来,赌气般的没什么言语。少顷,方答曰:"先生莫不是摔坏了脑袋,乡野农夫都知,如今乃这大汉天下。"

         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

         只道这黄口小儿,脾气坏就罢,嘴也忒毒。不知是随了谁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他突然想到前朝陶潜所著《桃花源记》,那个混沌世道中的理想净土。

        万国尽征戍,烽火被冈峦。

        积尸草木腥,流血川原丹。

         征战连年,尸骨成山。安史党乱,破国亡家。甫莫不是也因这世事多艰,为自己心底寻了一片桃源?

  (二)

         随童子入室,他便隐隐觉得不一般。只见一手执羽扇,着深色襜褕的青年快步迎出,拱手一揖。青年体裁修长,丰神俊朗,眉目间仿若有几分坚不可摧的魄力。

        "在下诸葛亮,竹阵冲撞先生,还望赎罪。"

         杜甫有些晃神,只觉脑中翁翁作响。顷刻间种种涌上,他却着实不知作何言语。他本是不信鬼神的儒者,今日接连奇遇,又得见他引为信仰之人,早已不知是真是梦。

         "杜甫,字子美。思慕先生已久,今日得见,实为甫之大幸。"说罢,一揖到底。

         "子美先生这般执礼,真是折煞亮了。"诸葛亮忙。

         "甫乃后世闲人,不过写诗作文,空余几分针砭时弊之情。于时于世,却是难有补益。"青年只觉心下一顿,面上却不露分毫。

        "先生识得亮。"青年言语间甚是笃信。

         诸葛大名垂宇宙。谁人不识?

         杜甫心下隐生惧意,若是面前那人问起后事,又当如何应答。出将入相,南征北伐,他功绩赫然,名垂青史,终不敌五丈原的星落。若他在隆中便早知成败,又会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未来?

         青年似是看出了他的隐忧,径自言道:"先生莫忧,来日如何,亮无意于此。得之吾幸,失之吾命,便真是天亡我大汉,亮也要逆天而行。"

      青年温和而有力的话语,撞击着杜甫疲累不堪的心。这便是青年人的傲骨,宛如一轮晧洁的月,星辰在其映衬也下不由黯然失色。杜甫如是想。

  "不为成败所困,先生大义。"杜甫言道,说罢,眼角有些酸涩。他今日看到青年的丞相,似是看到年少轻狂的自己,看到与李白携手遨游的自己,可惜这乱世,终是磨平了他的心性,任他鞭打痛斥,历史的车轮也不会扭转方向。

        坐在对面的诸葛亮似乎感知到了杜甫的情绪,他沉思片刻,言道: "在下今日,便为先生抚弦,代为赔罪。"哀婉凄切的曲调彻响于耳,其声呜咽,却又有股凌然的气势。《梁甫吟》为挽歌,感天下苍生,哀乱世累骨。三尺瑶琴,当为知音。他本无意弹奏此曲,喜乐赠予他人,哀歌警戒自己。可今日看那位形容枯槁,粗布褐衣的长者,举止间尽显心拥天下的襟怀。此等胸襟,他在石广元,孟公威身上未曾得见,不想竟在一落魄老者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 车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

         纵情入曲,杜甫不由阖目呢喃,就这乐声自婉转沉吟到纵声吟唱。

         君不见,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。

         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!

         一奏一唱,遥相呼应。


评论

热度(27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